近年来,雪山草原,又逢春日,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纵目四顾,祁连山下,特色小城、美丽乡村、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喜逐颜开的人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了崭新的历史。
同一种力量,叫团结;同一个愿景,叫进步。胼手胝足,勇毅笃行,奔赴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建设新肃北。
这,已成为肃北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行动。
肃北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边防县,在这片热土上有11个民族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开拓进取,共同书写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生动篇章。
老兵退伍不褪色 民族团结情谊浓
傲登尕布亚是石包城乡鱼儿红村的一名退役军人,自退伍以来,凭着在部队锻炼出的忠诚朴实品质和敢闯敢干拼劲,2014年,他带着牧民共同创办了肃北县诺干牧民专业合作社,主营家畜养殖、销售、冷储服务、饲草料加工、销售等业务。创业以来,他悉心钻研想尽办法拓宽肃北本地绿色肉类销售渠道,通过不懈努力,不仅提高了牧民的收益,也更坚定了他的创业之路。提起傲登尕布亚,鱼儿红村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他是勤劳致富的能人,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他主动给卡口的工作人员无偿赠送食物和生活用品,同时捐出10000元助力疫情防控。他说“在这特殊时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有更高的觉悟,特捐出1万元,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2020年冬天,他带着一车价值10000元的牛肉走进了肃北县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冬日的温暖。这是傲登尕布亚自家牧场养殖的牦牛,看着肃北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他萌生了孝敬孤寡老人的想法,随即拉着牛肉直奔养老院。“感谢!感谢!”肃北县养老院老人接过一袋袋沉甸甸的牛肉感激地说。
致富不忘乡邻情 民族团结谱新篇
说起苏金龙,很多人都认识,知道他一手创办了泰达兴业综合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名成功的青年企业家,还知道他是一名县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80后的小伙子致富不忘乡邻,他把慈善公益也当成是一项事业用心地去经营。他连续3年,资助8名家庭贫困、生活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为50名留守儿童购买爱心礼物;每次听说有大病患者,他经常是带头为患者捐款的那个人。“扶危济困献爱心”已成为苏金龙生活的一部分,每年他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2016年8月,正值肃北县小麦秋收时节,肃北县境内连降12天暴雨,造成党城湾镇小麦大面积倒伏、受潮发芽,农民受灾损失严重,丰收的希望化为泡影。得知受灾最严重的东山村和城关村的情况后,苏金龙自筹资金23万元,及时收购了受灾群众无法使用的小麦160余吨,不仅减轻了受灾农民的经济损失,也有效解决了芽粮销售难问题。
2017年,苏金龙积极响应“强企联村”富民工程,与肃北县党城湾镇党城村、城北村和东山村签订了青储玉米秸秆收购合同40余份,两年的时间,38户农户共种植了445亩青储玉米,种植户的总收入达到89万元。在苏金龙看来,这些都是平凡小事,但桩桩件件都与各族群众息息相关,让人感受到暖暖的温度。
在辽阔的肃北草原上,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在这里不断涌现,盛开在雪山草原的民族团结之花分外妖娆。
近年来,肃北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为重要载体,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0+N进”和“十个一”活动,涌现出了一批事迹感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家庭和模范个人,引领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花正艳,和谐春风暖肃北。站在新的起点上,肃北县各族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弘扬全县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相濡以沫的优良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肃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路径,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好肃北民族团结的靓丽名片。